動漫
曾經動漫是不入流的次文化,不過現在,配角躍升為主角,為日本創造十四兆日圓的驚人產值,
全世界漫畫好手來到日本想一窺成功奧祕,台灣漫畫家也在動漫王國日本尋夢,
要問的是台灣能不能打造屬於自己的動漫競爭力,訴說台灣的故事。


(引自台灣縱橫官網:http://www.ttv.com.tw/drama11/TaiwanGlobal/default.htm

由於自己也投入了動畫的世界,所以對於這集也特別有感觸。
根據日本產經省的統計,全世界的動漫,有六成是日本製造。
我不意外,但是一個原本是次文化的產業,卻可以成為日本的重要產業之一,
朝日新聞社報導,神奇寶貝每一隻,就可以創造日幣十一億元的產值。
 
撇開金錢不說,日本靠著動漫先鋒宮崎駿、手塚治蟲等人,
還有凱蒂貓、多啦A夢等卡通人物,靠著文化的力量,感動全世界。
就連憤恨日本入骨的大陸人,也都不得為之瘋迷,
近日更看見尾田榮一郎的海賊王,要登上大陸的報紙連載,
也難怪美國要說這簡值是第二次的珍珠港偷襲。
  
節目依如慣例,找了兩位台灣漫畫家,一位是米奇鰻(梁韋靖),
另外一位是從台灣反攻日本的翁志強。
米奇鰻在日本大阪代代木動漫學院重新學習"正規漫畫",
而翁志強則是第一位登上日本GANGAN雜誌的漫畫家。
漫畫這條路就像想靠藝術吃飯的所有人一樣,遙遠而艱辛。
雖然日本動漫產業發達,雖然動漫也登上了學術殿堂,
但是大部分的人因為經濟壓力,還是會放棄這個夢想。
 
但是我仍然對於那樣專業的學習環境感到羨慕,學畫漫畫之外連公仔都要會製作呢!
除了代代木動漫學院,政府比照高中給予同等學歷之外,
京都精華大學還擁有全世界唯一的漫畫系。
這條路也許艱辛,但至少有環境,可以讓我們學習,可以嘗試闖蕩。
台灣已經開始有了這樣的學習環境,而且也擁有豐富的專業資源,但我認為仍有改進之處。
 
從動畫代工產業發展的台灣,其實也擁有豐富的創造力和歷史。
這一集在台灣動漫產業的介紹稍嫌不足,只提了幾米、蔡志忠和1999年的阿貴,
還有就是在花博放映的"面對台灣的真相"。
其實除此之外,台灣還有1980年的《老夫子》、1998年《魔法阿媽》、
鄧有立先生監製的《梁祝》、宏廣製的《紅孩兒決戰火燄山》...等等之外,
還有好多後起之秀所製作的動畫短片,
像是《立體悲劇》、《前刀》、《透明的孤獨》...等等,好多好多。
反而花了太多的篇幅在說動漫產業發展另外所帶來的負面影響,也就是情色與暴力,
的確這些是不容忽視的事情,台灣也不應該全盤接收,但是我希望可以有更多人了解台灣的動畫產業。

我在準備考研究所時,找了一些台灣動畫產業的資料,卻發現少之又少,連論文都不多。
在「全球化下台灣動畫產業的發展與轉型」(楊博智,2006)研究文中提到:
台灣動畫產業相關論文多出現於近年,其中以企業經營管理的角度切入,
探討策略、資源、與競爭優勢的研究為多。
我覺得不是沒有人想寫,是因為文獻真的太太太缺乏了,當國家沒有保存這個歷史發展時,
要找到資料除非有認識相關的人,或者可以採訪到參與台灣動畫發展的人,否則根本很困難。
 
引述石昌杰老師在台灣動畫創造力說的最後一段話:
回顧台灣動畫創作力的表現,總覺得大公司投資動畫長片的製作,因為礙於票房的回收,
經常顯得礙手礙腳,不若動畫短片創作,來得揮灑自如。從學習產業技術與管理的七○年代開始,
截至今天生產技術數位化的年代,台灣動畫已經發展了三十幾年。
政府的輔導金明確鼓勵與贊助了不少動畫佳作,但是畢竟只是杯水車薪。
如何健全融資環境,增加企業投資動畫影片的意願,並善加利用動畫短片創作者的實驗與創意,
再結合商業機制,應該可以替台灣的動畫創造力,引爆滿天的繁華煙火!

 
台灣的電影逐漸開始蓬勃發展,但是台灣的動畫呢?
很多人問我:學做動畫你以後要做什麼?
是啊~我也在問我自己,我以後應該要從事什麼工作?
是要為了興趣跟夢想,靠動畫在台灣的環境闖蕩看看,還是要為了五斗米呢?
日本大膽的將動漫產業列入了國家發展計畫,什麼時候台灣的動畫也可以展露頭角?
 
 
引申閱讀:石昌杰-台灣動畫創造力




內容如有誤歡迎告訴我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it Fis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