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曾美惠說,許多家長為了貪圖方便,「幫孩子做了許多事」,結果孩子不會自己綁鞋帶,不會穿襪子;
肚子餓了也不知道冰箱裡有食物,吃飯不會拿筷子。
這項調查顯示,台灣父母對於孩子的認知及學業表現較為重視,對日常生活發展則相對較不重視。 

不過教育專家提醒家長,也許一時之間幫小孩「一點忙」,可以省下不少時間和麻煩,
但是孩子卻失去了探索及學習的機會,久而久之就成了生活白痴,家長其實也難辭其咎。

(節取自:中時電子報 http://life.chinatimes.com/2009Cti/Channel/Life/life-article/0,5047,130518+132011050900553,00.html)


看到這則新聞真是心有戚戚焉,由於自己也是半個生活白痴,於是看到現在的小朋友更是感慨萬千啊~
比起父母、阿嬤那個年代,雖然他們學歷普遍不高,可是生活技能卻遠遠超過我們...。
別說看看現在誰還會做發糕了,說會煮菜的,我自己就先慚愧了。
 
這則新聞讓我想起之前看侯文詠的書《不乖》,裡面有一段是這這樣的,
有一次因為校車司機生病請假,心想學校到家只有四、五條街的距離,就讓小朋友自己走路回家。
沒想到原本是一、二十分鐘的路程,小朋友卻花了兩個小時才到家。
 
為什麼?明明事件簡單的事啊!
 
就是因為小朋友沒有"親自"走過,於是第一次用自己雙腳踏上這回家的路途時,
就像我們在一個陌生的城市自助旅行,而非搭乘遊覽車或由別人導覽。
在每一個十字路口,小朋友就面臨三個選擇,以五個街口的回家路途而言,
就有三的五次方的選擇,在完全陌生的情況下,他猜中並且幸運回到家裡的機率只有二四三分之一。
你說,這十分鐘的路程,多麼"艱鉅"啊!

這趟意外之旅讓侯文詠發現,原來兩年多以來都能快速、準時到達學校的兒子,
其實是沒有自己上學能力的。

這些技能跟再高的分數、名校,都沒有關係,可惜有太多的父母都忽略了這生活技能的分數。
 
大學離開家鄉,搬出來自己住後,我適應的很好,也學到了很多。
自己住,你必需要學習打理自己的生活,就從基本的打掃、洗衣、倒垃圾開始。
當然,懶惰的人還是很多,但我更相信那是因為在家裡當"慣寶寶"慣了。
就問個簡單的問題好了,你知道你們家禮拜幾有資源回收車嗎?
不要不相信,有些人連垃圾分哪幾類都不知道。
你說知道這些要做什麼?
做什麼?你以為你一輩子都可以靠別人幫你處理這些生活的事嗎?
我覺得可以打理自己的生活就是最基本的獨立與成長。

如果你是已經長大的現在式生活白痴,那你得學著靠自己,別隨著歲月流逝只會徒增歲數。
如果你現在正在培養這群生活白痴,覺得我說的不夠說服你,
那我真的建議你看看侯文詠的《不乖》,他會給你另外一種教育孩子的思考方式。
 
不要只會說你不會,沒有人天生下來就什麼都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it Fis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